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确实让不少高考生提前产生了“毕业焦虑”。多位高校招生和就业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由此促使00后早早开启职业生涯规划、认真思考未来的选择,其实是一件好事。但要注意的是,“准大学生”不应该让志愿选择被“就业焦虑”所绑架。从“分分必争”到“只看钱途”,这样的倾向既挤压了个体自由发展的无限空间,也背离了教育的规律和人才培养的根本初衷。
只看“钱途”未必有前途,“好出路”要靠实力和能力
“就业出路”正成为不少人志愿填报时的首要标准。某百万粉丝的UP主近日甚至发文说,“大学和专业选择的核心思路只有一个,那就是围绕就业和赚钱”。类似将“前途”与“钱途”画上等号的论调频频出现在各类招生咨询中。
“家长们有一些焦虑情绪很正常,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岗位需求的增加,相信大家对就业的信心会更加充足。”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经晓峰指出,其实家长的“就业焦虑”并非担忧孩子以后找不到工作,而是希望找到一份稳定、少风险的“好工作”,比如进名企、“大厂”或当公务员等。
对这些心态“苗头”,有专家直陈,从“分分必争”到只看“出路”乃至“钱途”,功利化的教育培养不出人才。“如果只看毕业出路或专业‘钱途’,却不考虑考生自己的兴趣和特点,那么在大学四年里,孩子很容易缺乏学习的动力。”经晓峰认为:“真正的‘好出路’要靠实力和能力,再好的专业如果‘躺平’四年,也很难在日后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经晓峰建议,不同考生要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趋势与特点,科学定位和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才可能拥有长远的事业发展。
“不要人云亦云,只从眼下的就业趋势来判断专业冷热,而应该把眼光放得更长远,结合国家的发展、学科的趋势作出自己的判断。”东华大学招生办老师白雪飞举例说,“生化环材”往往被戏称为“天坑专业”,但其实先进新材料日新月异的发展,正在解决芯片、航天等领域的“卡脖子”问题,这类高水平材料专业的前景非常可期。
从“主导”到“引导”,家长不妨陪伴00后迈出独立第一步
今年的招生咨询中,白雪飞还发现,00后考生和家长关心的问题更细了。“某某专业的升学率、就业率乃至未来发展如何”“学校哪些学科进入A类”“专业是否属于双一流”,这都是考生和家长关心的热点问题。
“这一代考生和家长对高考志愿的认识和研究,确实不同以往。”经历多年招生工作的白雪飞告诉记者,随着高考改革,00后在高中阶段就逐渐树立起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很多高中也开设生涯辅导课程,让高中生了解和认识更多职业、专业。此外,00后的家长们通常接受过更多教育,明白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会为孩子“早做打算”。
对“准大学生”来说,如何填报高考志愿、就读什么院校和专业,是他们面对的第一个重要的人生选择,也是某种意义上的“成人礼”。更何况,00后接收和主动检索信息的渠道很多,他们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判断能力。但遗憾的是,有调查显示,90%以上的志愿填报由家长主导。
“有些家长习惯了直接给‘答案’,以自己的经历左右孩子的选择。考生本人缺乏参与感,也可能与自己的志趣背道而驰,这就可能让新生的大一变成‘高四’。”经晓峰表示,其实填志愿是引导00后迈出独立第一步的好机会,家长和孩子可以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
兴趣偏向重要,专业选择同样重要,但二者不应该是矛盾的。高考难,报志愿亦难,家长,老师倘若不妥善对待报考志愿,只会让考生三年的辛苦尽付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