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上周,一篇名为《实习律师之困:工作不分昼夜,月薪三千》的文章,也戳破了不少考生对法学专业的“美好幻想”。文中主角从”全国最好的法学院之一”毕业,但实习月薪仅为3000,心理落差很大。
法学真的遭遇了就业难?法学专业是否还值得填报?我们将从高考志愿规划、职业规划的角度,分析法学的就业现状,看完你就会懂得,专业是否适合填报,真不是“一张红牌”就能简单评判的。
1、法学为何被判“红牌专业”,慢就业≠难就业
法学之所以成为红牌专业,主流观点是其就业率较低,2021年就业率为81.8%,而在各高校内,法学就业率排名也是偏后的。
向阳生涯认为,法学并非就业率低,而是“就业较慢”,造成法学“慢就业”主要有三大因素:
第一,法考通过率低,拖慢就业
想要踏入法学相关职业,光毕业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法考”,即取得《法律资格证书》,而法考的难度是非常大的,号称“国内最难考的证书”,每年的通过率仅为10~15%!如果连续几年无法通过法考,很可能会考虑其他职业。
第二,部分学生选择考研考公
选择考研,能在法学领域继续深造,提高竞争力,部分不如意者,也想通过考研换个赛道。另一方面,法考与考研在时间上有冲突,不少人选择相对容易实现的考研,而将法考延后。
法学向来是考公考编的热门专业,不仅对口的岗位较多,有些还不设法考规定,不过,考公不一定一次能过,这也延迟了部分人的就业。
第三,数量过剩供大于求
2022年,全国本科法学专业的计划数有近8万,比临床医学还多,很多高校都设置有法学专业,而报考法学专业的人数也逐年增多,供大于求提高竞争难度,造成了“就业排队”的现象。
慢就业≠难就业,法学职业的成长周期很长,这和医学比较类似,需要长期大量经验的积累,对于有兴趣、有梦想、有能力、有毅力的考生,不必太在意所谓的“红牌”,在职业定位这个成败问题面前,快慢问题是次要的。
2、找准细定位,机会依然多
“职业规划引领高考志愿规划,职业规划视角主张专业对口,但我们更要看到同一个专业对考生有着多元化的路径;不同的专业,就业出来有交叉,其核心点在于今后的定位与能力发展。”---向阳生涯创始人洪向阳老师
从职业规划师的角度看,法学就是这样的“万金油”专业,毕业后有着“多元化的路径”
法学职业是个“粗定位”,律师、法官、法务则是“细定位”,即便是律师职业,也能看成是粗定位,还能继续分出刑事、劳资纠纷、知识产权、税务、婚姻等细定位。
与其纠结一时的酬劳与职级,更重要的是“今后的定位与能力发展”,那么法学毕业生可以有哪些细定位呢:
考公、考事业编,法学专业进入体制内,相对是有优势的,比如公检法、监察委、审计、税务等,就是直接对口的,而公务员、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中,有非常多的法务岗,部分还不要求通过法考。
企业法务,比如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如果精通知识产权、劳资纠纷、税法等,也很受企业青睐
大学教师,回归校园也是一条路,但对学历要求很高,可能需要博士学历,有这方面志向的,可以继续考研、读博
对于没能通过法考的,可以进入公安、海关、司法、烟草等行业,还有法官助理、律师助理、公司法务岗、公务员等不严格要求证书的岗位,接触法律知识、获得实战经验、感受工作环境,并争取在职通过法考。
3、红牌不代表罚下,选择专业要综合考量
法学行业成长周期长,但只要成长路径还是清晰的,就不代表未来不明朗,这只是实现目标的快慢问题。不管是打算进入法学领域,还是医学、计算机、材料等等,做好高考志愿规划、做好职业定位,才是根本的成败问题。
首先要兼顾兴趣和能力,兴趣是最好的方向,它决定你能否长久深耕,这是“想不想”的问题,如果强求“不浪费一分”,选择“热门”但毫无兴趣的专业,将来就业后也容易“逃离”。
当然还要兼顾“能不能”的问题,专业所提科目是否擅长、学分能否填报有实力的院校,就像关心时政不代表未来能从政,B站刷罗翔也不代表能成为律师。
其次看办学质量、就业率,如果有能力进入“五院四系”的法学专业,其法考通过率可达60~70%(一般院校仅为5%),比同专业竞争者更快拿到敲门砖,未来就业优势就更明显。
还可以基于考研深造考虑,如果有考研的想法,在填报志愿时,可以优先选择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和推免资格的院校,或心仪的本科院校与硕士院校在同一城市亦可。
最后是寻找细定位,明确目标,在法学大类中寻找“细定位”,明确自己的长远目标,对于较长时间的积累爬坡期,也要做好心理建设,只有通过知识技能、经验资历、心理素质等“内生涯”的积累,才能获取薪资报酬、职级职位、管理权限等“外生涯”的提升。
向阳生涯相信,专业不存在绝对的热门、红牌、天坑,只有适合的专业与不适合的专业。寻找自身兴趣与强项,树立专业与职业目标,了解新高考政策、院校专业与行业发展,做到科学选科、填报志愿,此外还可以寻求高考志愿规划师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