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暂时性的参考指标,往往演化成刻板印象,比如材料工程,它曾是被人口诛笔伐的“天坑专业”,但仅仅过了3年,它就实现了毕业年薪近10倍的暴增:
一、3年天坑变风口,年薪10万变100万
北京某985大学的L君,2018年从化学本科毕业,他跳过硕士选择直博,读了材料学。
在偶然看了往届毕业生的职业去向表后,L君震惊地发现,主流就业选择居然是公务员和教师,平均年薪仅10万,少数能对口去中石油、中石化的,最高年薪也就15万,彼时“天坑专业”一词开始风靡,网络上充斥着对“生环化材”的口诛笔伐。
但L君还是硬着头皮继续读博,行业形势也发生巨大变化,由于新能源车、半导体等行业飞速崛起,材料学意外踩中风口,L君毕业拿到的几份offer,年薪至少50万,最高年薪98万,是一家新能源车上游企业。
仅仅3年,“天坑专业”材料学的博士毕业薪资,从10万暴增到近100万,实现了10倍奉还!
需要指出的是,本案例主角是985博士毕业,是属于金字塔尖的人才,近百万的年薪并不代表多数本科毕业生,但薪资3年暴增10倍,确实不得不让人承认,产业发展现状好不好,直接决定了专业的“冷热”。
但是,经济环境和产业发展,都会遵循周期性,有些产业发展快变化大,会突然上扬,但过热后泡沫破裂,又会急速下降,填志愿时处于波峰,毕业就可能跌入波谷。反而来说,曾经的天坑专业,也可能会进入上升周期,生化环材便是如此。
二、生化环材出坑,土木机械入坑
生物技术、化学工程、环境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简称“生化环材”,曾经被称为“天坑专业”,而近年来它们集体走出天坑,踏入风口。
“生化环材”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属于基础学科,属于一个大类,适用领域多,交叉学科多,有多条“细定位”的发展通路,可以走技术路线,也能走学术路线。
其中,材料工程和化学的崛起,与众多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关,包括新能源、半导体、航空航天、集成电路、生物医学...
至于生物和环境,也与时代趋势有关,有人说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生物医疗行业的崛起,催热了生物工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国家大力改善生态的大背景下,环境科学成了香饽饽。
既然有专业爬出天坑,那就有专业不幸跌落,首当其冲的是机械和土木,它们被戏称为“两大护法”,土木受到房地产降温的巨大影响,机械的薪资与工作环境备受吐槽。
还有些专业可谓长期“躺坑”,比如法学、应用心理学、绘画、音乐表演,在最近5年频频登上红牌专业榜。
可是,天坑与红牌,就真的“毕业即失业”吗?不见得。
在昨天的推文里我们分析过,法学成为红牌专业,并非就业困难,而是“就业缓慢”,主要原因是法考通过率很低,以及考研与考公的分流。
如今大红大火的专业,当初也并不受人欢迎,比如人工智能,3年前无人问津,是调剂生的聚集地,如今已有近500所院校争相申请。
三、产业变化难预判,志愿填报先“从我出发”
“高考志愿填报,与选科、升学和职业规划是相互关联的;高考志愿必须以长远职业规划的视角,进行科学规划。”---向阳生涯创始人洪向阳
我们接收到的信息,并不一定是最新最全的,在高考填报的过程中,信息不对称是非常明显的。
上海某高校材料学院副院长回忆道,2017年他们申请“电子封装专业”前,特意在浦东临港片区调研,发现这方面人才缺口很大,特别是能动脑能动手、能现场解决问题的应用型人才,但在那时的网络语境下,材料工程还是“天下第一坑”。
其实,高考填报最大的坑,是做不到“以我为主”,即没有从自身兴趣个性、优势天赋、职业规划出发,盲目信仰热门专业,刻意追求“分数最大化”。
热门专业、冷门专业、天坑专业、风口专业...都是流水的兵,适合自己的专业和职业,才是铁打的营盘,只有发自内心的热爱,才能穿越冷热不定的周期。
向阳生涯相信,专业不存在绝对的热门、红牌、天坑,只有适合的专业与不适合的专业。寻找自身兴趣与强项,树立专业与职业目标,了解新高考政策、院校专业与行业发展,做到科学选科、填报志愿,此外还可以寻求高考志愿规划师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