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不论是20年前吹着改革春风成长起来的新青年,还是如今上了班连体检报告都不敢看的90后,他们上班的目的简单而不做作,想赚钱首先要入对行,归根到底还是个职业定位的问题。
首先要考虑到宏观大环境对于自己职业生涯的影响。从职业规划的角度来说,进入一个充满机遇的朝阳行业,处处是蓝海,处处都有机会,比如近两年一直热火朝天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应届生被互联网企业疯抢,年薪超过30万的比比皆是。比如新高考逐步落地,每年高考志愿填报的刚需势必催生职业规划行业,以及更细分的高考志愿规划行业的同步发展。
但如果进入一个已经式微的夕阳产业,宏观环境是不可逆的,想凭借个人力挽狂澜的,也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么结果可想而知。比如我们能看到很多纸媒时代记者编辑的转型,比如很多已经能渐渐被机器和智能所取代的工作。
第二,要考虑的是地域问题。在报告中,我们也发现上海、北京、深圳等经济发达城市,高收入群体更加集中,全国月薪过万人数占比在城市排名中名列前三甲。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一直以来都是年轻人们乐于来闯荡的地方。
因为这里有更多的机会,也有更广阔的视野,但是地域问题同时可能牵扯到家庭因素,职业价值观因素等等条件,就像留在北上广还是逃离北上广一样,多年来一直都是很多人最纠结的点。
向阳生涯多年来接触的案例中,既有因为各种原因回到家乡小城市,最后感到后悔的职场人,也有迷茫于自己要不要继续留在大城市打拼的,如何选择,是职业规划中最需要权衡的部分。
第三,一定要选择自己适合的职业。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薪酬水平最高的三个行业为互联网、房地产、金融,但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这样的职业。
拿互联网行业来说,一直以来都是996的重灾区,在华为、阿里、腾讯等等我们耳熟能详的大佬级别的企业中很多人拿着让人羡慕的高薪,但他们往往背负着压力山大的KPI,往往不止996,可能007都是常态。
愿意接受的人,觉得这些是奋斗,是磨练,是成长,但对于不认同,也不适合的人来说,这些就是折磨,是高压,是病态。两种心态势必带来截然相反的后果,选择适合的职业,充满干劲,事半功倍,而因为高薪盲目选择不适合的职业,也许就是如坐针毡,度日如年。
所以,我奉劝大家,好好工作,多为自己的未来规划。不满意的薪资,就去改变,而不是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