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在目前工作的岗位上,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力得到提升后,已经完全适应了现有工作岗位,但时间长了,每天做着重复单一的业务感到厌倦,也有点儿痛苦与担心。工作发展前景没有方向,想转行却不知道如何进行转型?
重新就业,意味着很多职场人需要面对“职业转型”。那么,对于“职业转型”我们都需要了解哪些呢?
什么才是“职业转型”
很多人对“职业转型”的定义是“换个工作”或者“换个环境”,但这种想法导致的后果往往是频繁跳槽。个人价值不仅不会增加,雇主还会认为你忠诚度不高,从而降低对你的评价。
那么什么才叫职业转型呢?我们可以先来了解一下职业金字塔
一个职业所代表的价值可以体现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职业表现出来的基本信息。岗位、基本工作内容、薪酬、社会地位等等,都属于这一层级。我们常说的“一份工作”,基本上指的就是这些内容。
第二个层次,是职业内涵的个人素质。这一层级属于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容。比如销售岗位需要良好的沟通能力,管理岗位需要良好的协调能力等等,这些能力往往都比较笼统,若想定义或者衡量什么才是“优秀的能力”其实并不容易。
第三个层次,是职业和人生观的结合。这一层次的内容更加的“个人化”,一份职业其实也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或一种社会标签,是个人与社会联系的一种方式。“社会角色论”认为每个人在扮演一种“角色”,而职业就提供了一种“舞台”。
这三个不同的职业层次,对“职业转型”的影响也不同。越深层次的转型越必要,成功的几率也越高。
其中,只有满足第二、三层级的“职业转型”才是必要的,而第一个层级的“职业转型”需要慎重考虑。
安琪是一家银行的柜员。她觉得柜员的工作既单调又辛苦,还没有发展前途,希望能够从事其他工作。当时她有很多想法,做企业的HR,应聘学校的事业编,或去咨询公司。
其实这三种选择代表了她三种不同的职业态度:企业HR门槛相对较低,事业编工作稳定清闲,咨询公司虽然辛苦但挣得多。但这都只是停留在职业所代表的第一个层次上,她对于第二层次甚至第三层次都没有考虑。
她对此进行了一次职业咨询,结果显示,她并没有具备这些岗位需求的能力。咨询公司建议她继续留在原有岗位,并等待向大银行其他岗位转岗的机会。
第一个层次对应的转变,就是我们所说的“换工作”。这一个层次的转型需要慎重。如果你只是想找个“钱多、活少、离家近”的工作,那么你可能正在陷入越跳越不值钱的陷阱。
毕竟,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工作,如果你一直这山望着那山高,那你的价值也会不断流失。
第二个层次才真正称得上是“职业转型”。这一层次的转型需要时间和能力的积累。我们身边不乏转型成功的例子:体制内的人转型创业成功了、传统企业的跳槽互联网公司成功了、或者朝九晚五的变成自媒体人成功了等等。
但这些人之所以能够转型成功,是因为他们具备了新职业所要求的资源和能力。但是这个层次的转型也有风险。那就是很可能新的职业并不能解决你所有的问题,这时我们就需要向下一个层级寻求答案。
第三个层次是职业和个人需求的结合点。每个人对于自我都有一个定义,而且这个定义还在随时发生着变化。如果你天生“放浪不羁爱自由”,那体制内的生活可能真的让你透不过气。如果你追求“岁月静好”,那高强度的“996”肯定会让你痛不欲生。这就是个体的差异。
很多人放弃了传统意义上的“铁饭碗”甚至“金饭碗”,周围人的评价大多是“你疯了吧”。其实,只有这种职业转型才是最为必要的。这个原因别人越不理解,就证明了它与你自身的关系越大。
职业规划师说道,愿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践行,小步快跑试错,在践行中进行调整和迭代,从而升级自我和自我超越,达到自己理想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