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漂族”如一股风暴席卷着全国各大高校的每一个角落,他们的未来在哪里?他们何时才能停止这种“无拘无束”?在向阳生涯接触到的上万件案例中,“校漂族”群占了不小的比例。
像“北漂”们一样,“校漂”们背后也有些不得不说的故事。
1.“考研”
考研族是“校漂”的主力。抱着“曲线救国”的心理,已经落榜一次或者在求职中不如意者,选择了艰难的“再考研”之路。校内学习资料、考研信息获取便利,教室、自习室方便安心学习,食堂更是解决三餐性价比最高的地方。
2.“留学”
等待签证结果或者准备签证的“校漂”相对比较轻松,但也有部分是一些求职或者考研失败的毕业生,拿到毕业证书之后,万般无奈才开始着手出国的准备。他们利用暑假上外语班,力求顺利出国,当然艰辛程度绝不亚于考研。
3.“待业”
学校是各类信息交汇的地方,比如考研信息,专兼职信息,出国、创业政策信息,很多在毕业前没有找到如意工作,或者在试用期内感觉不如意的同学,选择留在学校附近,通过一个暑假的准备,在9,10月份招聘专场开始之际,利用经验,抢得先机。
4.“母校依恋”
一部分潇洒的“校漂”纯粹出于对母校的依赖,流连在校园周围,感受和回味单纯的象牙塔式的生活。BBS,球场、图书馆,实惠的食堂,这些都让很多人不愿放弃“学生”的头衔,在这之中,一些同学家境富裕,不愿意面对择业压力,对职场前途悲观,通过寄居在学校的周围,延续校园式无忧的生活,聊以慰藉。
5.“创业”
还有一小部分特殊的“校漂族”选择了放弃所学专业,在学校周围尝试开店,小本经营,享受生活。他们看中学校周围旺盛的人气,昔日的学弟学妹们成了创业的“目标顾客”。特色餐饮业,娱乐业,电子消费品,琴行,电脑配件,往往是他们的创业首选。
总而言之,无论是“备考型”、“母校依恋型”还是其它任一类型的“校漂族”,都反映出他们薄弱的社会竞争意识,以及对于抗争未来社会压力的准备不足。“校漂族”现象看似是一种人才的浪费,实质上,这种人才只是缺乏自信及抗压能力的“潜在人才”。作为权威的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机构,向阳生涯首席职业规划师洪向阳指出:“校漂族”现象进一步突出教育与市场脱轨的症结。对于现在正在漂泊着的朋友,应该尽快做好自己的职业定位以及未来的职业乃至人生规划,这才是这种症结的根本的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