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教育部官网公布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为388万。此前,“研究生数量超本科生高校招生引争议”相关话题登上热搜,不少人认为这代表了“学历贬值”。下面就跟着向阳小编一起来下这背后对于我们职业生涯规划有什么启示吧!
1、张雪峰认为正常,学术型专业需要考研
对于此现象,张雪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大学分为“研究型、教研型与教学型”。
985大学属于研究性大学,研究生数量超过本科生,是普遍的正常的现象,清北复交都是这样的。
很多基础学科、学术型专业,是需要持续深造的,包括医学、法学等学程较长的专业,也需要通过考研提高就业高度。
然而,多数大学并不是研究型大学,多数学生也并非是学术型专业的,考研对他们而言,并非必选项。
根据向阳生涯的统计数据,仅4%的学生有明确规划和方向,32%模棱两可,64%毫无规划,临到毕业才慌慌张张,跟风考研、跟风考公。
向阳生涯认为,人生的关键选择,是彼此连续而相关的,是否考研、是否考公,不是大三才考虑的孤立选项,而是选择专业的时候,就要想通。
(《10天谋定好前途 职业规划实操手册》)
2、非学术专业也钟情考研,是陷入两大思维误区
为何非学术专业的学生,考研人数也在持续暴增。向阳生涯认为,非研究类专业学生热衷考研,这里面有两个原因:
a.本科专业不适合,考研换赛道
进入不喜欢的本科专业,或是就业弱势专业,再通过考研转路子,这就属于“被动考研”,根源还是在高考志愿填报的不科学。
高考志愿填报不谨慎,导致本科学业挖下大坑,只能通过考研填坑。
但如果没有确定职业定位时,就盲目选择考研专业,还要再花两年去豪赌,毕业年龄也很“尴尬”。
b.学历迷信盲目考研
很多学生到了大三之后,发现周围人都在考研,于是也跟风考研,好像自己不考研,就是不求上进。
这就是近年来的“考研高考化”现象,考研的目的不再是提高就业,而是纯粹刷学历。
(向阳生涯1对1职业规划咨询服务)
3、迷信考研耽误职业发展,家长必须懂得职业规划
根据我们的【舒伯职业生涯发展理论】,25岁是一个关键年龄,正好从【探索阶段】迈入【建立阶段】,经历了试错矫正,逐渐确定一个长期的职业定位。
读完硕士再踏入职场,差不多是在24~25岁,不仅比本科毕业生晚了两年,“容错空间”也大大缩小。
孩子一生的上限多高、是否顺利,很大程度上依赖几个关键选择,包括高一选科、志愿填报、是否考研、职业选择等等,具体的理想的顺序如下:
初中职业探索>确定职业倾向>圈定专业院校>高一选科>志愿填报>考研/工作
一群勤奋的孩子,长大后成就最好的,不一定是学业最强的,而是规划做得好的,是方向选得对的。
不少家庭花了99%的努力,却败在1%的选择上,填报志愿时的不科学、不谨慎,让孩子一步走错、步步被动。
对此现象,张雪峰就痛心地表示:“中国孩子最缺乏职业规划!”
广大家长和学生,他们不懂职业规划、高考志愿规划,这就是现实!
广大家长与学生,他们急需得到专业的高考志愿服务,这就是市场!
“高考志愿填报越复杂,高考志愿规划师的市场就越大,最高客单价可达6万。”
——向阳生涯创始人洪向阳
(生涯规划师课程内容)
向阳生涯CCP生涯规划师、UAPM高考志愿规划师课程学员中,就有不少人转型职业规划师、高考志愿规划师,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创造自己的财富。
【特别提示】
本篇新闻报道【多校研究生数超过本科,给就业形势再埋巨雷】内容转自向阳生涯公众号(公众号名称:向阳生涯职业规划)文章,阅读原文可微信搜索关注,想要了解更多职业规划知识与职业规划师认证培训相关内容,请前往向阳生涯网站首页!